搜尋

童年總是美好

十月 7, 2022

前段時間,兒子看到別的孩子玩陀螺,非要纏著讓我上街給他買一個,看到瞭陀螺,我的思緒不禁又回到瞭童年打陀螺的美好時光。  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後期,在那個物資極度潰乏的年代裡,兒童玩具簡直就是一件奢侈品,城市裡的孩子能有一支巴掌大的玩具槍就相當瞭不起瞭,而像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對玩具槍則是想都不敢想的。不過那時,我們雖然買不起玩具,但卻跟著我的那些堂哥們還有小夥伴們學會瞭怎麼自己做玩具,沙包,鐵環、自制子彈槍、彈弓等,名目繁多。還有就是今天兒子要玩的陀螺。

在我們那兒農村,大傢都把陀螺叫“猴”,把打陀螺叫“打猴”。為什麼把它叫“猴”呢,直到現在我也不得知,我想可能陀螺打起來後,轉得比較歡,可能和猴子一樣吧,所以把它叫“猴”。“打猴”要有兩樣傢夥,一個就是“猴”瞭,另外一個就是打“猴”用的鞭子瞭。

“猴”一般選用木質比較細和硬而且沒有疤的木頭做成。但我們那兒隻生長楊樹、桐樹、椿樹和洋槐樹瞭,其他樹種很少,而楊樹和桐樹的木質相對較軟,所以一般做“猴”都是用椿樹和洋槐木瞭。但我那個時候年齡比較小,手上沒有勁,用那種木質比較硬的椿木或洋槐木做“猴”,很難做成,隻好選楊木或者是桐木瞭。“猴”的樣子像一個圓椎體。上面是一節木料的橫切面,下面削成一個尖,但又不能太尖,還要略帶一點圓。有時候我們也會把下面那個尖削成平的,然後把一個小軸承上的鋼珠子鑲進去,特別是桐木樹枝中間都是空的,鋼珠子鑲起來特別的方便,而且削起來瞭也不費勁,所以我們都喜歡用桐木做“猴”。有時我們也會偷偷從傢裡的墻上扣一個圖釘,將它釘到那個尖上,這些鑲瞭鋼珠子或者釘瞭圖釘的“猴”打起旋轉飛快而且有耐磨之功效。

“猴”做成瞭,還需要有一個用起來得心應手的鞭子,為瞭使作出的鞭子結實耐用,而且打起來有聲響,我們都會找一段廢舊三角帶,抽出裡邊的尼龍繩作鞭稍,這樣打起“猴”來,既好用,而且聲響特別大。

玩時,先選好一塊平地,用鞭梢子在“猴”錐體上部圓柱上一圈圈纏繞,纏得越緊越好。然後,用拇指按住“猴”的上面,三四指卡緊、拖住下端,另一隻手將鞭子迅速抽動,使“猴”在地面上旋轉起來,我們把這叫發“猴”。也有人發“猴”時,不用鞭子,把“猴”放到地上,迅速地用一手拉一手推,“猴”自然就旋轉開始。“猴”發起來後,就開始打瞭,眼看著“猴”轉得不歡瞭,就要再打幾下,這打“猴”還需要一定的技巧,要瞅準機會和部位,順著“猴”旋轉的方向狠狠地抽打,而且要沿著“猴”的底部從下向上抽打,力度要適當,否則一鞭將會把“猴”給抽“死”瞭。如此反復,有的人竟然能玩十幾分鐘,“猴”竟然不“死”。還有一些人,為瞭讓“猴”轉得時候好看一些,就在“猴”的平面上用水彩畫上各種顏色,“猴”轉歡瞭後,便非常的好看。

一個人打“猴”,打一會就會感覺沒有意思,所以大傢都會拿著自己的“猴”去找小夥伴比賽。經常是一夥年齡一般大小的小夥伴們相擁著到打麥場或者看誰傢的窯背比較光就到誰傢的窯背上去比賽。大傢先一齊用鞭子纏好“猴”,一聲令下,隻聽著鞭子“叭叭”的連天響,地上黃土飛揚,掌聲、加油聲、嘆息聲和參賽者的吆喝聲混在一起,煞是熱鬧。當然,那“猴”削得好看、轉得歡、時間長的自然優勝。比賽結束後,是否獲勝,大傢並不十分在意,更得多的是相互交流一下打“猴”的經驗和心得體會,有時常常會為一個打“猴”的技術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

我曾經因為年齡小,手上沒有勁,一直沒有做出過令自己非常滿意的“猴”,也曾經企盼著自己快快得長大,手上有勁瞭就可以做出一個好“猴”,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手上也有瞭足夠的勁,有能能做出一個槐木或者椿木“猴”瞭,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做出過。

兒子還在嚷嚷著讓我去給他買“猴”。買什麼買呀,今天,老爸就給你做一個正宗的槐木“猴”。

(22)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按個讚吧!

x